先进事迹
两学一做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党群院地>专题>先进事迹
立足本职勇于担当,做创新医学检验技术的践行者---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医用检验室党总支书记周连群先进事迹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3-06-25 【字号:

  周连群,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医学检验技术研究室主任、党总支书记(兼第一支部书记)获得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等国家、院级人才计划。周连群带领医学检验室,聚焦主责主业,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科院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项目等国家、院级重要项目,在医学检验方面产出10余项重大科技成果。疫情暴发后,周连群带领研究室科技攻关,研制出多项核酸检测仪,助力科技抗疫,荣获科技部颁发的“全国科技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和中共苏州市委“先进基层党组织”,周连群同志被评为中科院南京分院“优秀党务工作者”。  

 

  肩挑双担带团队,一体布局谋发展 

  周连群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领导医学检验室党总支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院党组、分院分党组及研究所党委工作部署,推动支部党建工作和部门业务工作的高质量融合开展。 

  面向高端生物医学检验技术科技供给和国民健康检测需求巨大缺口,高端检验系统及核心原材料、部件受制于人的严峻局面,周连群作为中科院生物医学检验技术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和党总支书记,围绕生物医学检验技术,积极规划研究所“十四五规划”医学检验主攻方向和新兴前沿方向;带领研究室聚焦主责主业,主动承担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他的带动下,研究室职工以首席科学家身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牵头主持项目7项,使党建和科研业务深度融合,有力彰显了研究室在医学检验方向的国家科技战略力量使命担当。  

  周连群坚持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将党支部委员列为部门评审委员会委员,在推荐职工就读工程博士、职称评审评定排序推荐等重要工作中具有一票否定权,不断推动党支部参与研究室室务会决策。他坚持问题导向,立足解决研究室实际问题,不断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同发展,定期召集课题组长和党员骨干座谈会,共同商讨研究室发展规划;依托每月党支部大会,积极宣贯中科院和研究所规划战略,主动征集研究室工作建议,及时通报研究室事务,不断营造全员参与的良好工作氛围。 

  周连群坚持“党建引领科研,科研服务临床”,带领党总支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苏州市中心血站等进行党建共建,常态化党建-业务交流机制。他推动研究室联合苏大二院共同承担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生物与信息融合(BTIT融合)”项目,有力推动研究室与医院深度融合。 

  在周连群同志的领导下,医学检验室党总支所在研究室勇挑科研重担,积极承担各类国家级重大项目,科研合同额从几千万元提升到两亿元门槛,突破核心芯片、酶、微球、抗体、机电一体化等系列技术,开发了高通量肿瘤快速检测仪、流式细胞仪、数字芯片PCR分析仪、输血五项、POCT凝血检测仪和芯片、生物分子界面分析仪、干式化学免疫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等数十款高端临床检测系统,大多实现工程化和产业化,完成多款仪器的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10余项,转化合同额和吸引社会资本达近亿元,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次获央视、科技日报、中国科学报等媒体报道。  

 

  科技创新自初心,成果转化践使命 

  周连群同志始终以人民健康需求为导向,结合生命/医学等领域对先进传感芯片和系统的强烈需求,专注生命健康领域技术研究和仪器研发。面对生物医学检测对象的背景复杂/技术实现困难等技术挑战,周连群同志完成了生物分子界面、血液多参数、分子定量等传感技术和高端生命科学仪器研制。 

  周连群同志取得中国和法国双博士学位后,来到筹建中的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彼时还是助理研究员的周连群,看到中国生物分子界面分析技术落后于欧美国际现状,提出基于薄膜压电新原理的生物传感器新技术,开发出薄膜氮化铝厌氧制备方法,采用双端谐振和声子融合新技术,研制出品质因数超过传统薄膜压电传感器两个数量级的传感器。该传感器在全血复杂背景下对抗原/抗体、凝血因子等界面检测的极限比常规(ELISA)方法低两个数量级,而时间仅为常规方法的三分之一,且实现了微量血液样品的无预处理、无标记的快速检测。目前,这款基于薄膜压电技术的生物分子界面仪器已通过欧盟CE认证,已推广并销售到第三军医大学、中科院南京土壤所等多家单位使用,打破了国外生物分子界面分析技术的垄断地位,有效提升了我国生物分子界面分析技术水平。 

  把科研成果应用到老百姓看得到、摸得着的医疗仪器上一直是周连群团队的目标。在生物分子界面传感技术基础上,周连群提出基于微孔阵列数字化高通量单分子(核酸、细胞)传感方法,向分子定量攻关。针对硅基微孔芯片疏水性造成样品进孔难、表面残留多等导致假阳性高、准确性差的问题,团队提出了微接触印刷方法对制备出三维异质性的数字化高通量微孔阵列芯片,高效提高了填孔效率,消除了芯片表面残留液体问题。团队还创新提出“分级成像”大面积芯片快速荧光成像技术,开发了数字化核酸分析系统、数字化循环肿瘤检测系统,已得到多个肿瘤细胞系、肿瘤细胞亚型和肿瘤病人样本的特定分子的临床结果,目前已进入医疗器械注册证申报阶段,具备成为肿瘤诊断和分型的新一代高通量检测技术。 

 

  疫情攻关“领头羊”,冲锋在前作表率  

  在疫情暴发的第一时间,周连群作为中科院医学检验重点实验室党总支书记、主任,身先士卒,迅速召集成立核酸快速检测研发先锋队,带领全体党员积极投身疫情科研攻关。 

  针对新冠核酸检测工作样本量大、工作繁琐、接触易感染等问题,他带领团队开展了“超高通量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研制工作。该系统可以实现从“核酸样品管”至“检验报告”全流程、全自动化、生物安全型检测,超过国外相关公司产品指标。在他的带领下,团队不懈努力,将各单元技术模块均打磨成熟,研发出的全自动开盖分杯、全自动核酸提取(96样本、16样本)以及6荧光通道qPCR检测仪等系列仪器,真正实现了“分可独立作战,聚可联合攻关”。在科技部、苏州市工信局及苏州科技项目的相关支持下,该仪器已提交申报Ⅲ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并进行产业化,为疫情防控提供创新技术支撑,助力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  

  针对新冠核酸检测试剂中的核心原料酶长期依赖进口、货期长、货源不稳定的问题,周连群领导检验室团队开展了分子诊断核心原料酶的研发和规模化制备工作。短短几个月时间,研究室攻克了核心原料酶“卡脖子”难题,实现了热启动Taq DNA聚合酶、高性能逆转录酶、等温扩增RT-LAMP酶、RNA酶抑制剂等多种优质新冠核酸检测原料酶的研制,性能达到国际标杆产品水平。为实现规模化制备及产品质量控制,周连群带领团队与国内体外诊断原料龙头企业合作,推动实现了批量生产,实现了稳定的批间差控制,不仅可以配套自主研发的分子诊断试剂及设备,形成一体化的核酸检测解决方案,同时也广泛供给国内分子诊断试剂盒生产企业。 

  正如《旗帜》网所说,周连群同志发自内心地认为“在国家需要的关键时候,正是我们这些党员科技者奋力攻关时”。在疫情攻关中,他带领医学检验室党总支奋战在科技攻关的第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科技工作者的使命,彰显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周连群同志和团队研讨,自主研发核酸全流程检测系统 

  周连群同志有着的坚定理想信念,在他的带领下,医学检验室全体成员将勇担国家责,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骨干引领作用,进一步推动医学检验核心技术、部件及系统研发、工程化和产业化,成为实现高端体外诊断装备自主可控的 “国家科技力量”,为我国疾病防控、高端医疗装备产业和人民健康生活提供高质量科技支撑。   

附件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Copyright 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512-69588000 传真:0512-69588088 E-mail:office@sibet.ac.cn
地址:苏州高新区科技城科灵路88号 邮编:215163
备案号 苏ICP备09010602号 您是第:429513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