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女性】崔锦江:用光疗愈伤痛,点亮人文关怀

作者: 时间:2021-04-01

  “不是所有的光,我们都能看到,

  但光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

  崔锦江就是专门研究如何让光

  在医疗领域发挥最大作用的人。

  作为中国科学院

  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副主任,

  崔锦江犹如一束光,

  在医疗器械科研之路上闪耀光芒。

  01 

  一腔热血踏上科研路 

  崔锦江是吉林长春人,

  小时候梦想将来当一名老师或医生。

  2004年,崔锦江从长春理工大学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毕业后,

  进入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

  与物理研究所凝聚态物理专业硕博连读。

   

  博士毕业后,

  崔锦江来到中科院苏州医工所,

  开启了医疗器械科研之路。

  她非常热爱自己的职业:

  “我做的研究服务于医生,

  自己也相当于半个医生;

  做研究生导师指导学生,

  又实现了教书育人的理想。”

  夏天,崔锦江在40度高温下

  守着设备做环境实验;

  冬天,她拖着设备

  去零下三十几度的东北测试。

  为了赶进度,

  生孩子前她仍坚持参加研究和实验,

  直到医生勒令她放下工作保胎,

  她才不得不住进医院。

  哺乳期,为保证学术交流和成果推广,

  她经常带着不到半岁的女儿赶赴会场。

   

  仅两年时间,崔锦江就因优异表现

  被破格提升为正高级研究员,

  被推选为苏州市政协委员,

  被评为江苏省三八红旗手、

  苏州市创新青年。

  02 

  做团队“最强大脑” 

  2013年,崔锦江成为团队领路人,

  带头开展医用光学技术研究。

  从单纯的科研人员到带头人,

  她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虽然面临的困难很多,

  但她不断丰富知识,

  把这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职业

  做得风生水起。

   

  2014年,崔锦江带领团队开展

  深层光谱治疗仪项目研究。

  “我们不断寻找合适的滤光镜方案,

  一次次尝试,却一次次失败。”

  团队成员徐建根感触很深。

  整个项目几乎停滞不前,

  所有人处于焦虑中。

  “试试液体滤光怎么样?”

  关键时刻,崔锦江破解了难题,

  不仅复现了国际领先的

  深部炎症治疗光谱,

  还缩减了一半成本。

  她富有创造性思维,

  被团队成员称为“最强大脑”。

   

  2017年,崔锦江团队与华山医院皮肤科

  联合开启皮肤镜诊断技术研究。

  当时,该项技术在国内刚刚兴起,

  且基本为大型的皮肤镜工作站设备,

  不仅成本高昂,还难以满足

  门诊医生便携使用的需求。

  项目启动后,崔锦江团队

  仅用一年时间便突破关键技术,

  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

  医用级便携式光学皮肤镜,

  改变了我国皮肤科医生通过进口产品

  学习国外皮肤镜诊断技术的现状。

  03 

  科研领域闪耀巾帼之光 

  “我愿把青春献给医疗器械科研事业。”

  崔锦江认为,医疗器械科研工作

  需要保持对创新的好奇、

  攻坚克难的决心。

  为了突破关键技术,

  她经常在实验室里一泡好几天,

  看似枯燥,她却乐在其中。

   

  近年来,身体疾病引起的各类疼痛

  已被现代医学列为继呼吸、脉搏、

  血压、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

  “我们研发团队会用自己的技术

  去分解国外的产品,

  反向研究更符合

  我们的医疗器械来替代进口。”

  崔锦江带领团队开发出

  我国首项强脉冲光疼痛治疗技术。

  “我们的光疗技术

  在肿瘤科等疾病上的运用,

  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这就是医疗器械在医学人文关怀方面

  起到的促进作用。”

  崔锦江已带领团队承担

  十余项国家及省市级科研项目,

  先后获得17项授权发明专利,

  发表20余篇SCI文章。

  “我将继续努力,

  在科研新征程上散发巾帼之光。”

  不久前,在省妇联十三届三次执委会上,

  作为2020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获得者,

  崔锦江接受了表彰。

   

  一腔热血踏上科研路,

  带领团队攻克道道难关,

  为行业发展奔走呐喊……

  崔锦江阔步追梦,用青春和热血

  书写着新时代科研工作者的故事。

  编辑:家英宏

  校对:杨易霖

  审核:李志宏

(来源: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002235)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