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日报头版】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对标对表“沪苏同城化”——苏州高新区:精彩“出圈”长三角

作者: 时间:2021-05-26
 
 
《苏州日报》2021年05月26日 A01版

  □苏报驻高新区记者 刘晓平 苏报通讯员 黄自刚

  沪苏同城化,开放再出发。

  今天,苏州高新区再次向上海客商抛出投资兴业、合作共赢的“橄榄枝”。在“海纳百川 汇聚高新”苏州高新区融入沪苏同城发展推介会上,一批沪苏同城合作、总部经济、产业创新等项目即将签约,一系列政务服务、金融服务、开放合作载体平台即将揭牌、启动、发布,为高新区深度融入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增添新引擎新动能。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势如潮涌。潮起扬帆,这是苏州高新区乘势而上、主动作为的诸多行动之一。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该区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金融服务、营商环境、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强化协同发展,伴随着“产业圈”“科创圈”“幸福圈”的加速形成,区域高质量跨越式迎来澎湃动能。

  发力产业补链强链

  打造紧密通融“产业圈”

  时代潮流滚滚向前,弄潮儿要向涛头立。

  以奔跑者的姿态接轨大上海,高新区的“路线图”首先发轫于产业。

  累计超13万行软硬件代码、2560小时在线协同,带动上海苏州等地约20名工程师深度参与……在苏州微五科技有限公司,电机控制MCU项目负责人靳保龙的工作计划紧张有序。“我们通过自有协同创新平台,足不出‘苏’就能与上海公司、同济大学、第三方机构的各类人员一起研发。”

  微五科技有着与生俱来的长三角“基因”,由位于张江高科技园区的上海赛昉科技有限公司与位于苏州创业园的苏州国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发起成立。

  无独有偶。作为长三角日资第一高地,扎根高新区的620家日资企业也从产业协同中汲取了大量“营养”。“目前已经认定的省级智能车间和正在申请的省级智能车间中,日本设备只占到了25%,近50%都是由苏州厂家提供定制设备,上海公司提供配套软件的服务。”晶端显示精密电子(苏州)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产业协同合作就犹如增添了一味“催化剂”。从张江高科技园区到苏州创业园,从上海浦东等地到苏州城西这片热土,苏州高新区所谋划的是突出产业链上下游的深度合作,努力打造长三角高端产业承接、集聚发展基地,实现产业协同发展互惠共赢。

  锚定航向,直挂云帆,一系列产业补链强链行动清晰昭示着高新区的决心与魄力。

  与上海虹口区商务委签订长三角战略合作框架,搭建上海进博会、上交会等活动服务平台;对接中国商飞,谋求开展航空产业合作;与上海电气、创元投资签订三方合作协议,开展高端装备产业合作;与上海一建建立战略合作,探索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全方位合作;引进上海陆家嘴集团,在浒墅关地区布局打造苏州锦绣澜山城市综合体项目;开展产业对接,狮山商务创新区与上海北斗西虹桥基地合作签约。此外,高新区还专门设立了苏州高新区上海办事处,常态化、精准化狠抓招商引资。

  乘风破浪,阔步向前。2021年,高新区实现了“开门红”。今年前4个月,高新区规上工业产值1057.2亿元,增长34.1%。前十大行业呈现两位数增长,其中,计算机、电气器材、通用设备分别增长25.8%、55.1%和25.7%。

  引育高端创新要素

  打造攀高向新的“科创圈”

  近日,来自上海澜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一份客户反馈,令赛飞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上下振奋不已。

  多源异构数据高效集成,提高大数据计算效果8%;实现智能化数据管理,人力成本降低了5%……“作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工业互联网平台,我们的愿景就是‘让所有的机器聪明起来’,为产业数字化转型、制造智能化改造赋能。”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说。

  赛飞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是苏州高新区“国字号”“中字头”大院大所之一。加速集聚高端创新源,高新区超百家大院大所是区域科技创新的领头雁,在融入长三角协同创新上更是不遑多让。中科院苏州医工所与复旦大学签约共建复旦医工所,推动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复旦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共同设立医工结合项目42项。

  让更多的科技创新转化为生产力,深层次、全方位、多领域的协同创新正在加速推进:去年全区引进创新型企业1031家,其中30%来自上海。目前,高新区在谈的近30个科技平台及产业化项目中,近一半来自上海;全区累计产学研合作项目超过2000项,合作金额超过100亿元,其中涉及上海地区的相关合作项目数和合作金额占比近30%;全区160余家省级企业研发机构中,近20%与上海相关院校开展紧密的研发合作。

  更值得一提的是,学习借鉴上海“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建设经验,全力打造国内一流的“环南大太湖科创谷”,南大苏州校区正在加快建设,太湖科学城高新区高标准推进。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打造起太湖流域科学技术重要发源地和新兴产业策源地,为高新区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人才支撑。

  对接大上海,创新创业持续升级,创投该怎么上水平?

  对接金融资源,高新区以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为契机,修订《苏州高新区关于鼓励企业上市(挂牌)的若干意见》《苏州高新区关于鼓励企业科创板上市的若干意见》,出台《苏州高新区上市企业倍增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与上交所建立长效的互通机制,夯实“上交所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基地”,为一批区域内优质企业提供优先便捷的挂牌和上市通道。

  以服务活力引来金融活水,不久前,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苏州分中心落户高新区。目前正围绕科创金融、投融资、上市培育、并购重组、产业合作、金融风险防范等方面探索长三角区域金融服务协调机制,并将建立投融资对接、上市服务、产业交流合作等7大平台,为企业提供各类资源要素服务和政策支持。

  为高风险的科技创新创业投保兜底,今年4月,高新区制定发布了保险新高地“狮山计划”,以“一个计划一个政策N项举措”打造保险新高地,在全省率先推出一批保险创新产品,建设带动超过1000亿元的“保险+科技”产业集群,创建国家级“保险+科技”创新园区。

  一体化赋能,打造“创业者乐园、创新者天堂、创投者沃土”,越来越多的“高新”精彩正在上演。

  公共服务同城共享

  打造宜业宜居“幸福圈”

  这几天,一个好消息在高新区人的朋友圈里持续刷屏。

  太湖科学城的苏锡常城际铁路全线预、工可研究工作启动。按照规划,未来,苏锡常城际铁路直接服务长三角都市圈通勤,“搭乘苏锡常城际铁路,可以到达多个枢纽大站,真正的高铁换乘无缝对接。”

  出门说走就走,在家跨省办事。伴随着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加速度,交通一张网、办事一个窗、民生一家亲,长三角宜业宜居“幸福圈”跃然眼前。

  解决民生“关键小事”,方便快捷是关键。积极探索长三角政务服务一体化创新,打造24小时不打烊的“跨市跨省通办”,今年3月10日,苏州高新区行政审批局与上海杨浦区大数据中心(行政事务中心)签约,启动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4月16日,苏锡常三地高新区政务服务一体化共建启动;4月19日,苏州高新区与上海杨浦区、浙江台州市、安徽亳州市达成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目前,四地就梳理事项清单、设置通办窗口等6个方面确定合作内容,围绕市场监管、社保、医疗、档案查询等重点领域,首批72项通办事项清单,让居民感知越来越多的便利。

  优质均衡教育事业是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的“倍增器”。今年4月,上海世外教育附属苏州高新区文贤实验初级中学校揭牌。根据合作协议,新学校委托上海世外教育集团管理。将在学校管理、课程教学、特色建设、师资队伍、学生发展等五个方面发力,办成“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未来,苏州高新区还将坚持主动对标长三角先进地区优质教育发展共同体,与高新区现有的实验链教育集团、科技城实验链教育集团等优质教育品牌之间形成良性竞争和优势互补的教育生态。

  让医疗保障好上加好,对接上海优质医疗资源,高新区先后设立上海市高端医疗装备创新苏州分中心,推进苏州科技城医院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联合打造苏州西部肿瘤中心,推进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开展深度合作。5月18日,在苏州科技城医院5周年院庆暨长三角医疗融合发展合作大会上,高新区与上海一批优质医疗资源签约,建立长三角异地分诊平台。这意味着长三角优质医疗融合发展再升级,辖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上海专家的诊疗服务。

  “我们将乘着一体化‘东风’、搭好沪苏同城‘快车’,紧紧围绕‘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注重‘大树底下种好碧螺春’,全面推动高新区‘第四个10年’‘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苏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虎丘区委书记方文浜表示。

  (来源:https://app.suzhou-news.cn/e_papers/article?article_id=11701065

附件下载: